我市制订方案推进梨产业高质量发展
本报讯(记者申萍 通讯员季海滨)日前,我市制订《沧州市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(2021-2025年)》。根据《方案》,我市将围绕品种、品质、品牌产业化,推进区域化布局、规模化种植、标准化生产、产业化经营。建设规模化沧州梨产业集群,继续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优势地位。预计到2025年,全市梨面积稳定在24万亩、产量稳定在50万吨、产值达到13亿元。
着力打造沧州梨产业集群。重点建设三大基地:中部沿运河高端梨出口基地,主要包括青县、泊头、东光、吴桥等县(市),以东方、亚丰、庞龙等重点出口龙头企业为载体,对标欧美澳等国际市场和京津沪广深等国内高端市场,打造高端出口梨基地,推动标准化生产、集约化经营、链条式发展;东部沿海碱地梨创新基地,主要包括海兴、黄骅、渤海新区等县(市、区),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、集雨栽培、节水灌溉、棚架栽培等适合沿海盐碱旱地生产的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;西部古河湾传统梨提升基地,主要包括肃宁、河间、任丘、献县等县(市),加强传统梨园的改造升级和品种改良,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,完善梨园基础设施,培树转型升级样板区,引领沧州传统梨产业整体上水平。计划明年每类基地建设1至3个规模千亩以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,示范面积1万亩以上;到2025年,每类基地建设2至5个规模3000亩以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,示范面积5万亩以上,年出口量10万吨以上。
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,引进智能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和精深加工生产线3条以上,建设和改造升级传统机制冷库3万至5万立方米,产品初加工、精深加工、综合利用实现协调发展,气调贮藏和保鲜能力得到改善,智能化分级包装生产实现突破,果汁、果酒、功能性食品等新产品实现有效开发,产品保值增值能力显著提高。
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,做大泊头亚丰、泊头东方、泊头庞龙、河间中鸿等电商产业,做强泊头鸭梨、肃宁贡梨、海兴有机碱梨等区域公用品牌,由证明商标培育成著名商标乃至驰名商标,进一步拓展网络销售空间。到2025年,打造企业品牌4个、培育产品品牌8个,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提高10个百分点,初步形成结构合理、规模适度、特色各异、优势互补的沧州梨品牌体系。
以降低成本、增加效益为核心,坚持提质增效和更新改造并举,适度发展红梨等新品种,加大高新技术的推广力度,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、肥水一体化、叶片分析与精准施肥、果园生草及省力高光效栽培新技术,实现果园的标准化、省力化、矮密化、机械化的“四化”栽培新模式。老鸭梨品质得到恢复并显著提升,秋月梨、新梨七号等优新品种种植规模逐步扩大,综合效益大幅提升。
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,推行产地标识管理、产品条码制度,做到质量有标准、过程有规范、销售有标志、市场有监测、产品有追溯,确保梨果高品质与质量安全。到2025年,全市梨果产品可追溯率达90%以上。
大力扶持果品龙头企业,把资金、项目、技术等资源向规模企业、品牌企业、骨干企业、龙头企业倾斜,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、标准化果园建设扩展力、示范辐射力、果品收购力、品牌影响力。重点扶持果品主产区龙头企业,把“公司+基地+科技+农户”有机结合起来,公司为果农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,果农按照公司的要求管理果园,公司与果农搞订单农业,做到公司有果可收、农户销路不愁。发展一批专业型的果品劳动服务公司,保质保量完成果园浇水、施肥、套袋、疏花疏果、病虫防治等,降低果园用工成本。
紧密依托当地旅游资源,加强梨园景区化建设,打造梨特色小镇,推动“梨园变公园、园区变景区、产品变礼品”。有计划开展“梨花节”“采摘节”等系列活动,促进梨产业与旅游、度假、餐饮等产业有机结合,打造精品旅游线路,助推乡村振兴。到2025年,打造省级观光梨园4个、特色小镇1个,新建梨文化展馆1个,精品旅游线路3条,促进产区一、二、三产业深度融合。
以果品龙头企业为核心,强化“公司+基地+科技+农户”的组织运行效果。大力发展园区建设,鲜梨园区全部实现“公司(龙头企业、合作社)+基地+农户”的生产模式。公司与果农联营,形成产、加、销的协调服务体系,推动我市梨产业的发展。到2025年,有连带关系的各类组织覆盖主产区经营主体80%以上、农民10万人以上,人均增收200元以上,实现“产业稳定发展”与“农民持续增收”双赢。